政府信息公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丨养老领域非法集资专项宣传(一)

索引号
011433020/2025-1539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25年04月14日 09:54:21
发布机构
延长县金融工作中心
文号

一、认识养老领域非法集资

(一)什么是养老领域非法集资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是指不法分子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养老机构”等为幌子,向老年人群体承诺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等虚假承诺,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利用老年人对晚年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养老保障的担忧,骗取他们的信任和积蓄。

(二)常见特征

1. 高息诱惑:承诺年化收益率可达15% - 30%甚至更高,远远超出正规金融产品收益水平。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宣传投资养老公寓项目,承诺每年给予20%的固定回报 。

2. 虚假宣传:夸大养老项目的规模、设施、服务质量等。吹嘘拥有高端医疗配套的养老社区,实际根本不存在或与宣传相差甚远。

3. 亲情诱导:不法分子对老年人嘘寒问暖,打“亲情牌”,获取信任后诱导投资。像定期上门陪老人聊天,过节送礼品,让老人放松警惕。

二、常见手段

(一)“养老服务”骗局

不法分子以开办养老院、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名义,收取床位预订金、服务费等,承诺未来的养老服务,但收到钱后却挪作他用或直接跑路。比如,某养老服务公司推出“预存10万元,享受终身高端养老服务”活动,吸引众多老人报名缴费,几个月后公司人去楼空。

(二)“养老项目”陷阱

虚构养老项目,如养老度假村建设、老年养生基地开发等,向老人募集资金。这些项目可能根本没有实际建设或运营,只是骗取老人钱财的幌子。例如,宣传投资某养老养生小镇,项目完工后可享受分红和免费入住权,实则项目地块都未落实。

(三)“养老产品”欺诈

销售所谓有神奇功效的养老保健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还诱导老人大量购买或投资成为代理商。有的保健品成本仅几十元,却卖到上千元,还声称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四)“以房养老”诈骗

骗子会以“房本在家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还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不耽误老年人自住或租住。实际上,骗子会将老年人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后续,当入局老人数量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贷款公司和职业放贷人的债务催收,乃至被逼卖房还债。

(五)“代办保险”骗局

骗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代办“养老保险”“补办养老金”等理由,收取老年人的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

三、如何防范
(一)增强风险意识

不被高息回报迷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投资回报过高,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非法集资陷阱。

(二)核实资质

在投资前,仔细核实养老机构、项目、产品的相关资质。查看是否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等。可通过政府部门官网或电话查询核实。

(三)多与家人沟通

遇到投资养老项目、产品等情况,要及时与子女、家人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家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风险,避免老人上当受骗。

(四)学习金融知识

积极参加社区、金融机构组织的金融知识讲座,了解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非法集资防范方法,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能力。

(五)等一夜再做决定

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四、发现后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止损

一旦发现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立即停止投资,避免进一步损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继续投入资金。

(二)收集证据

保存好与投资相关的合同、协议、宣传资料、转账记录、收据等证据,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维权至关重要。

(三)举报维权

向当地的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拨打110报警电话,也可通过政务服务平台进行举报,配合相关部门调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