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市教育局关于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工作汇总

索引号
011433020/2023-77152
主题分类
教育
发文日期
2023年09月30日 16:29:28
发布机构
丹江口市教育局
文号

今年以来,丹江口市依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教发〔2021〕4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鄂教督室函[2023] 6号精神,认真落实丹江口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控机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实行控辍保学月报告制,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子女就学人数台账清晰,无辍学现象发生。202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国家要求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点85所,其中初中12、九年一贯制学校7、完32所、教学点33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阶段在校学生38391人,其中小学25831,初中12560人,全市无辍学情况发生。6-11周岁适龄儿童和12-14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100%;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做到了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升了适龄儿童受教育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办学行为。一是增加城区学位满足群众城镇就学需求。新增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恢复均州中学办学,在右岸新建了丹江口市北京路幼儿园,天津路小学。2023年秋季已投入使用,增加学位分别为初中600个、小学1200个、幼儿园300个;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原则。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控制班额,严格城区学校学籍异动管理,巩固扩大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化解成效,坚守小学起始年级不超过45人/班、初中起始年级不超过50人/班、非起始年级不得新增大班额的底线。各乡镇中心学校根据生源、学校分布、学位状况等,合理界定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招生范围,并下达招生计划,确保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严禁跨区域招生;三是根据“双减”的政策要求,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开齐、开全、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得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加课时、赶超教学进度或提前结束课程。严格执行“两免一补”“一科一辅” 政策。

(二)建立“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丹江口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丹教发〔202322号)要求“市政府乡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学生家长“市教育局学校班主任学生”一条线的“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重点抓实“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把各学校控辍保学完成情况纳入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每年对各中心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

(三)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和辍学报告制。市教育局加强对学生在校情况的排查密度,建立辍学及疑似辍学问题台账,及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要求全市82所义务教育学校安排各年级班主任开展学生入学信息摸排工作,对入学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未及时返校的学生,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精准掌握学生去向。通过对全市886个班级摸排,确保了因病原因外的所有学生按时到校。同时每月5日各中心学校和城区中小学上报本辖区和学校控辍保学台账主要内容为:防止学生失学辍学体系建立和工作责任落实情况;防止学生失学辍学动态监测机制建立情况;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落实情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台账建立情况。3-5份针对九年级3次诊断考试各校的参考人数和中考报考人数进行比对,通报情况要求学校规定时限制定整改方案,消除问题隐患市教育局对发现有疑似辍学失学学生的学校,立即要求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生一表”建立辍学学生工作档案的通知》(基教司〔2021〕2号)文件精神,认真核验把关,对辍学学生、延缓入学学生等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精准开展劝返复学工作。从各校报送的月控辍保学台账和对部分学校实地查验的情况看,目前,全市无一人辍学现象发生

全市校加强学生管理,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对连续48小时未到校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一经发现,立即向中心学校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报告。

(四)持续关爱特殊学生。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特殊学生就学问题,下发《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学生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丹教函〔2023〕9号),将特殊群体学生,包括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突出抓好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3月印发《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丹江口市2023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通知》(丹教发〔2023〕2号),特别对全市34重度残疾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做了明确要求,确保每月有专门学校、教师上门送教一次6月中旬全市各学校将2023年上半年特殊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图片资料)报送基础教育股。7月初,市教育局对全国残疾儿童检测系统中全市24已满6周岁的儿童,按居住地安排各中心学校和城区中小学对辖区里对象进行认真核查,为秋季开学的入学安置做好信息准备。保证了残疾儿童少年在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三种方式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安置率达100%。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有留守儿童5579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2074人在校就读。

(五)用足用活各种资助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营养餐计划,将所有寄宿制学生都纳入其中;对所有贫困学生建档立卡,享受国家有关补助;对于确实有家庭因天灾人祸又再次造成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中心、学校也给予特别的关照,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所有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2023年上半年全市仅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及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21290人次,落实中央、省级、地方资助资金1493.03475万元(中央省1365.18275万元,地方127.852万元)

(六)教联体建设有序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联体试点学校布局。全省启动教联体建设工作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制定了《丹江口市推进教联体建设促进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送我市教联体建设试点单位。我们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等方式,推动教联体内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有序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常态共享、办学质量实现捆绑提升。2023年,实验小学教联体、思源实验学校教联体、红旗教育集团教联体被十堰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教联体试点单位;4月底,十堰市教育局又向省教育厅推荐报送我市实验小学教联体、红旗教育集团教联体为省级教联体建设试点单位。2023年,全市纳入教联体建设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15所,占全市规模较大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30%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教联体建设长效机制将全面建立,农村学校条件持续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城镇新建学校优质成长、薄弱学校快速提升,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加强动态管理,构建共谋共建保障机制。我们聚焦全域发展”与寻求“特色发展”并举深化教联体结对方式,教联体建设逐步从协作型模式向融合型、共建型模式转变,坚持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和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推动优质均衡样本迭代升级,打造丹江口市教联体协作新样态。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多种途径,在办学理念、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推进双方教育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目前,三个教联体联盟学校师徒结对32对,8名教师参与异地跟岗,线上线下两地学生集体活动开展4次。三是聚焦教学质量,促进教联体学校优质内涵发展。变革教研评价机制,建立教师个人申报“实践课”“研究课”“展示课”制度,教联体试点学校教师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通过生成式菜单、定制式菜单、自主式菜单,围绕集体教研主题,借助网络研修、专家引领、名师指导等方式,在对话中与他人“碰撞”,连环改进,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能力和集体教研活动质量。2023年秋季开始,我市借助教师发展中心搭建的新型智慧学习空间课堂,对农村学校教学点举行同步教研活动,涵盖语文、科学、音乐、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10门学科。

(七)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教联体内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持续改善乡村教师待遇。丹江口市教职工3727人。其中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师占比73%。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中,城区学校教师占比40%,农学校教师占比60%。编制配置全部达标,小学师生比1:16.8达到国家1:19的基本标准,初中师生比1:11.2达到国家1:13.5的基本标准一是实行市管“三定”,对教师编制情况根据学校布局调整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市委编委核定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编制4020个。20211月,我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部落实市管校聘,学校与教职工签订20211月至202312月的聘用协议。二是实施校聘“三制”。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每年交流轮岗教师不低于符合条件人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30%,20238月交流轮岗教师115人。完善教师绩效积分制度,将义务教育学校新招录教师5年内到乡村学校交流经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两年以上乡村学校从教经历、高级职称申报一年乡村学校任教经历作为教师绩效评价必备要素;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农村特级教师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骨干教师补助,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照每人每月300元、400元、600元的标准分类发放,乡镇工作补贴按每人每月500元、600元的标准分类发放。

(八)加强农村教学点网校建设,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2021年全市教育网络全面提速,电信和移动网络万兆专线接入城域网,全市84所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了光纤宽带出口带宽达到9.6G,实现万兆骨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端目标。全市乡镇小学建成9个主讲教室,27个听讲教室,覆盖全市13个镇(区)。14所初中和5所城区小学录播教室实现互联互通。丹江口市专递课堂已成常态应用,既有乡镇中心小学带动辖区教学点,又有城区名校名师带动乡村学校,实现了双师互动、在线教学、在线教研,有力推进了教联体学校之间各种在线教学教研的高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专递课堂服务器已经存储了1556节专递课堂,有效解决了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程的问题。市联校网教中心建专递课堂主讲教室7个,与所有“专递课堂听讲教室联网。2022,采用1+3”(1个主讲教室+3个教室)教学模式,组织城区学校名师学科专业教师为全市教学点授课,授课主要科目有音乐、美术、科学、英语等课程,全市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在线观摩。2023年,市教师发展中心成立网教部,组建“专任教师+学科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授课教师团队,年投入10万元为联校网教中心提供资金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控辍保学压力大。难点在残疾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和随外出务工父母的学生。由于个别学生对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强制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个别家长对学生辍学劝返工作有畏难情绪,给学校、政府的劝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送教上门工作质量不高。由于有自闭症等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需要送教上门,而我们又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师,存在个别儿童的教育效果不高的问题。

(三)大班额化解问题需要再加措施。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市各乡镇的广大村民纷纷流入城区务工,并在城区买房居住,孩子也随之迁入到城区居住并就读。根据国家政策,这些孩子在城区入学问题需要解决。这就带来了城区学校学生过多、乡镇学校学生过少问题。根据测算,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高峰要延续到2029年。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在各校深挖潜力,扩大学位;另一方面,要积极给市委、市政府汇报,新建或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满足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就学问题,并且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班额人数。

四、今后工作计划

(一)提高政治站位,克服畏难情绪,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们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让所有学生家长、广大教师明确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是国之大策,要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教育引导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二)健全关爱机制,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尽享党的阳光雨露。

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级政府和爱心企业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他们的社会责任,共同携手关爱特殊困难学生。

(三)加大督办力度,落实国家政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我们形成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特殊困难学生工作台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特殊困难学生的良好社会范围。严格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确保每个辖区内的特殊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和厌学而失学。教育局一直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关注控辍保学工作,对工作不力的学校,要求立即组织整改;对不合理规定和要求的学校,责令他们及时予以纠正。对整改落实不到位、松懈麻痹、失职渎职的依纪依规严肃问责。

(四)主动作为,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做好参谋化解大班额问题。加大我市教育管理力度,选好、用好每一位校长;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算好我市近五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高峰人数,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城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效化解各学段各年级大班额问题,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百姓满意,政府放心。

                                                        丹江口市教育局

                                                         20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