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市教育局关于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暨化解大班额工作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011433020/2022-57655
主题分类
教育
发文日期
2022年10月16日 17:31:07
发布机构
丹江口市教育局
文号

今年以来,丹江口市依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教发〔2021〕4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鄂教督室函[2022] 8号精神,认真落实丹江口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控机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实行控辍保学月报告制,义务教阶段脱贫家庭子女就学人数台账清晰,无辍学现象发生。2022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点82所,其中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小学30所、教学点3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9430人,其中小学26710人,初中12720人。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全市总计台账人数165人(其中建档立卡101人),延缓入学0人,无辍学情况发生。6-11周岁适龄儿童和12-14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100%;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做到了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升了适龄儿童受教育水平。

(二)主要做法

1.建立“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丹江口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丹教发〔2022〕27号)要求:“市政府-乡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学生家长”和“市教育局-学校-班主任-学生”一条线的“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重点抓实“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把各学校控辍保学完成情况纳入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每年对各中心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

2.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市教育局加强对学生在校情况的排查密度,建立辍学及疑似辍学问题台账,及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要求全市82所义务教育学校安排各年级班主任开展学生入学信息摸排工作,对入学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未及时返校的学生,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精准掌握学生去向。通过对全市895个班级的摸排,确保了因病原因外的所有学生按时到校上课。同时,每月5日各中心学校和城区中小学上报本辖区和学校控辍保学台账,主要内容为:防止学生失学辍学体系建立和工作责任落实情况;防止学生失学辍学动态监测机制建立情况;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落实情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台账建立情况。3-5月份针对九年级3次诊断考试各校的参考人数和中考报考人数进行比对,通报情况,要求学校规定时限制定整改方案,消除问题隐患;5月8日,市教育局把学籍系统人数和学校的“日报告零报告”人数进行比对,要求人数不一致的中心学校和城区中小学做出情况说明,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市教育局对发现有疑似辍学失学学生的学校,立即要求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生一表”建立辍学学生工作档案的通知》(基教司〔2021〕2号)文件精神,认真核验把关,对辍学学生、延缓入学学生等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精准开展劝返复学工作。从各校报送的月控辍保学台账和对部分学校实地查验的情况看,目前,全市无一人辍学现象发生。

3.实行辍学报告制。全市学各校加强学生管理,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对连续48小时未到校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一经发现,立即向中心学校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报告。

4.持续关爱特殊学生。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特殊学生就学问题,下发《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学生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教函〔2022〕35号),将特殊群体学生,包括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纳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方案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6月中旬全市各学校将2022年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图片资料)报送基础教育股。7月初,市教育局对全国残疾儿童检测系统中全市30名已满6周岁的儿童,按居住地安排各中心学校和城区中小学对辖区里对象进行认真核查,为秋季开学的入学安置做好信息准备。保证了残疾儿童少年在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三种方式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安置率达100%。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有留守儿童6892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805人在校就读。5.规范办学行为。根据“双减”的政策要求,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开齐、开全、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得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加课时、赶超教学进度或提前结束课程。严格执行“两免一补”、“一科一辅” 政策。6.用足用活各种资助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营养餐计划,将所有寄宿制学生都纳入其中;对所有贫困学生建档立卡,享受国家有关补助;对于确实有家庭因天灾人祸又再次造成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中心、学校也给予特别的关照,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所有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2022年上半年全市仅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及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10598人次,资金387.6375万元。

二、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6所)、在校学生12720人;小学62所 (教学点31所)在校学生26710人;总计896个教学班,其中56人以上大班额29个,主要集中在城区思源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徐家沟小学和大坝中学附属小学4所学校,占比3.24%。

(二)主要做法

1.集团化办学有序推进。

一是迁建成立红旗教育集团和大坝教育集团。将新港幼儿园、新港小学、实验中学与红旗中学合并,实行集团化办学,成立红旗教育集团;将丹赵路中学、余家营小学、丹赵路中心幼儿园、杨山路小学加盟到大坝中学,实行一校多区管理模式,成立大坝中学教育集团,推动城区初中优质均衡化发展。2021年秋季红旗教育集团和大坝教育集团七年级开始在新校区招生,解决了择校问题。

二是改扩建城区小学。改建原红旗中学作为实验小学的附属学校,改建原大坝中学作为徐家沟小学的附属学校。2021年秋开始,实验小学和徐家沟小学学生分别已在原红旗中学和大坝中学校区就读。2022年新建红旗教育集团和习家店、丁家营学校宿舍楼和教学楼,维修改造大坝教育集团宿舍楼、教学楼;扩建余家营、太山庙小学,为8所中小学改建了运动场,积极协调将农业局丹赵路植保站、市林管中心办公楼及场地分别调剂给余家营、太山庙小学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三是在丹江口新城区(右岸)新建小学和幼儿园。在右岸划拨40亩土地新建了丹江口市沧浪明珠幼儿园,并配建明珠路小学。其中幼儿园占地10亩,小学占地30亩,2021年秋季已投入使用。2021年秋季开学已将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全部转入新建的小学。2022年开始新建北京路幼儿园、天津路小学。

2.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原则。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控制班额,严格城区学校学籍异动管理,巩固扩大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化解成效,坚守小学起始年级不超过45人/班、初中起始年级不超过50人/班、非起始年级不得新增大班额的底线。各乡镇中心学校根据生源、学校分布、学位状况等,合理界定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招生范围,并下达招生计划,确保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严禁跨区域招生。

3.加强校级深度融合和交流。

打破乡镇教育行政区域界线,将全市16个乡镇划分为6个教育发展协作区,在协作区内实行以校带点、联校排课、联校走教等模式,让农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集团化学校实行“四个一体化”,即教师资源调配一体化、教学设备配备一体化、教学管理安排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一体化。集团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通过多校协同、抱团发展,推进资源共建、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质量共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

4.加大教师招聘力度,缓解教师短缺矛盾。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加大招聘力度。2022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计划从2021年的110人增加到250人,实际招聘、引进教师244人,其中招聘中小学幼儿园230人,引进高中中职教师14人,缓解了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员的矛盾。二是积极对接高校,吸纳实习见习学生。2022年通过与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机制,接收汉江师范学院1891名、湖北师范大学80名在校大学生分批来丹实习;扩大实习见习覆盖面,实习学校涵盖城区乡镇中小学、公民办幼儿园,为毕业生选择留丹返丹创造条件。三是实施“银龄计划”,补充师资力量。经体检合格、省级评审通过,26名身体健康、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通过银龄计划,补充到全市各中小学。

三、存在的问题

1.辍学劝返工作难度较大。由于个别学生对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强制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个别家长对学生辍学劝返工作有畏难情绪,给学校、政府的劝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送教上门工作有待加强。由于有自闭症等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需要送教上门,而我们又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师,存在个别儿童的教育效果不高的问题。

3.大班额化解问题需要再加措施。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市各乡镇的广大村民纷纷流入城区务工,并在城区买房居住,孩子也随之迁入到城区居住并就读。根据国家政策,这些孩子在城区入学问题需要解决。这就带来了城区学校学生过多、乡镇学校学生过少问题。根据测算,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高峰要延续到2029年。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在各校深挖潜力,扩大学位;另一方面,要积极给市委、市政府汇报,新建或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满足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就学问题,并且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班额人数。

四、今后工作计划

1.提高政治站位,克服畏难情绪,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们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让所有学生家长、广大教师明确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是国之大策,要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教育引导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2.健全关爱机制,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尽享党的阳光雨露。

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级政府和爱心企业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他们的社会责任,共同携手关爱特殊困难学生。

3.加大督办力度,落实国家政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我们形成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特殊困难学生工作台账,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特殊困难学生的良好社会范围。严格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确保每个辖区内的特殊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和厌学而失学。教育局一直采取明查暗访方式关注控辍保学工作,对工作不力的学校,要求立即组织整改;对不合理规定和要求的学校,责令他们及时予以纠正。对整改落实不到位、松懈麻痹、失职渎职的依纪依规严肃问责。

4.主动作为,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做好参谋化解大班额问题。

加大我市教育管理力度,选好、用好每一位校长;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算好我市近五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高峰人数,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城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效化解各学段各年级大班额问题,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百姓满意,政府放心。

                                                      丹江口市教育局

                                                       202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