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市司法局主动探索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多元化、专业化、常态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的主动性和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延伸服务职能,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助企惠民、纾困解难,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护航各类市场主体健康稳定发展。
湖北三丰律师事务所推出“百名律师进百企”免费服务活动,对我市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丹江口工业园区东环工业新区PPP项目,由中交一公局承建,因工程量大,涉及各方面问题。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园区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这里不定期有专业律师走进工地,为企业开展体检、走访等服务活动。湖北三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桂敏这段时间成了这里的常客。
前不久,在王桂敏的一次走访活动中,她发现了一起纠纷隐患,曾一度影响到了施工进度。
中交一公局集团丹江口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对附近一处房屋造成了损失,在调解的过程中,村民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影响整个场地施工推进进度。
王桂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施工方和当事方,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最终,双方签订补偿协议,成功化解了这起安全风险。
在这次“百名律师进百企”活动中,王桂敏服务了四个企业。为了服务高效,她专门建了一个服务企业微信群,能第一时间掌握各企业的动态,企业需要法律服务时,随时联系,随时上门。
“像这样无偿进行法律援助,是来丹江口之后,也是我工作12年,第一次碰到这种好事。”在与王桂敏接触的几个月时间里,让中交一公局集团丹江口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文敏切实感受到了法治力量和对企业精准的服务。
近年来,市司法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重点与特殊等原则,联动法院、检察院、公安、经开区、科经局、人社局、工商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法治大走访”、“法治大体检”、“法治大宣讲”等系列活动,切实解决企业的诉求,营造服务企业“人人有责”的良好法治氛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篇大文章,联系能够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九个部门,形成了一个内部联动机制,让企业少跑腿,部门多跑路,给企业提供最便捷的法律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走进市六里坪工业园区,这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虽然面积不大,但规章制度、服务企业评价卡等资料文件齐全,园区所有企业的基本资料也有专柜存放。这天是周二,按照相关规定,轮到律师王茅和他的同事值班,他们在处理一起改制企业的养老金缴纳问题。
“值班期间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解答、合理化的建议,审查企业的合同,企业与其他公司的经济纠纷,企业内部的股权纠纷,去公司咨询相关的劳动合同,工人工资以及社保情况,预防企业出现相关的法律风险等帮助。”湖北润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茅告诉记者,“这里还设有警务室、法官工作室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每周的周二和周四有专人轮流值班,企业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这里就成了第一道安全屏障,让风险排除在园区,把隐患化解在企业。”
不仅在六里坪工业园,在我市水都工业园也设有法律服务工作站。市司法局统筹各方力量,通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拓展律师、公证、鉴定、法援、调解、仲裁等更多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多元化、专业化、常态化服务机制。同时,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大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与工作模式深度融合,利用12348微信、湖北法律服务网站等线上媒介,开展一对一、精准化法律服务。
通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直接为企业节省法律顾问的费用,帮助企业化解矛盾、审查合同,为企业间接地避免了一些损失。下一步,市司法局将重点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下功夫,确保把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这项利民利企的工作措施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