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运动处方”让健身更科学

索引号
011433020/2023-39186
主题分类
卫生
发文日期
2023年08月10日 15:31:23
发布机构
十堰日报
文号

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据统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目前已超过4亿人,公众主动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运动知识,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有的因为锻炼不当适得其反,有的因为过度健身出现急性伤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市太和医院东院区 PT(运动治疗)科主任刘飞呼吁,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既“要运动”,更要“会运动”,而“运动处方”则可以为健身爱好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

运动不当危害不容小觑

“你这属于急性肌肉拉伤,需要休息,近期不要再锻炼了。”近日,市太和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孙景东接诊了一名因在家跳操受伤的患者。原来,患者在家跳操减肥,但由于强度过大,受了伤。

在市太和医院骨科,每年都有不少因不正确运动而引起身体损伤的患者。有的人每天跑10公里减肥,结果把膝盖跑坏了;有的人打太极、练瑜伽,却把关节韧带练坏了……

“年轻人常见的是膝关节运动损伤,主要包括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脱位。”孙景东介绍,一些年轻人在打篮球、踢足球的过程中,转身太急或摔跤,就容易引发前交叉韧带断裂和半月板损伤。

42岁的张先生平时喜欢打篮球。一次,他在打篮球过程中摔倒在地,膝关节十分疼痛,腿伸不直,动弹不得。后入院治疗,经核磁共振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

“手术缝合半月板并重建交叉韧带后,一个月就能走路。经过8个月的康复,张先生才得以回归运动场。”孙景东说。

“健身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在健身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知己知彼、循序渐进,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掌握好锻炼的量,防止伤病出现。”孙景东建议。

运动处方助力科学健身

如何科学合理运动?

2022年初,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整合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运动治疗等专科专家,在东院区开设指导科学运动的门诊,针对不同人群给出科学的运动处方。

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该怎么运动?刘飞表示,运动处方对改善这类人群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运动处方?刘飞解释,它是由专业医师和运动指导人员根据病人身体状况,以处方的形式对其运动的强度、时间、方式、频次等内容进行指导,以达到科学、有计划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疾病、科学健身的目的。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初,市太和医院东院区 PT科就开设了医学运动康复(MTT)亚专业。过去五年里,该科累计为万余名患者开具运动处方,指导他们科学健身,取得了较好效果。

50岁的邹阿姨是一位 II型糖尿病患者,听说运动可以降血糖,便专门来到市太和医院东院区PT科咨询。

经医生详细评估,包括连续血糖监测、身体成分分析、心肺运动实验、体适能测试等,发现邹阿姨存在体型肥胖、内脏脂肪严重超标、肌肉匮乏、心肺耐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医生对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饮食处方,邹阿姨坚持按处方训练两年,如今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体型匀称有线条。

“我现在每天精力很好,是运动让我重生,我一定会坚持下去。”邹阿姨说。

运动处方量表适时调整

按照对象分类,运动处方分为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

“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主要面向患者,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市太和医院东院区运动康复专家袁松表示,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机能,缓解症状,减轻或消除功能障碍,恢复肢体功能,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

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则面向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指导人们采取适当的体育活动,科学锻炼,有效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

袁松表示,通过运动能力测评,可以为运动健身系上“安全带”。运动能力测评即监测人体在运动中呼吸、心血管、肌肉和骨骼系统的整体状态,不仅能查出隐藏的疾病,还有助于用最科学的方法去锻炼身体。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的运动处方在运动量表的每一项内容制定上,都要安排合理。同时,运动量表可以根据患者运动的适应情况和疾病的恢复情况随时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如今,在慢性病预防上提前介入,把健康关口前移,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而“体医融合”则是医防融合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市体育与卫生健康部门协同,积极推进体医融合,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深入开展“323”攻坚行动,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打造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同时,积极举办社区运动会、科学健身讲座,推进健身技能培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普及推广健康理念、健身方法、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