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人群及口罩选择
(一)普通公众 普通公众在以下场景和情形时,可以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 酒店公用区域等各类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 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经过医疗机构诊疗场所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二)公共场所工作人员
在公共场所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乘务人员、安检人员、 售货员、售票员、警察、厨师、酒店和餐馆服务员、快递员、货物配送员、门卫、保安、保洁等,在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三)校园内人员
1、托幼机构人员。托幼机构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等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中小学校人员。所有人都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大中院校人员 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四)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1、一般接触人员在工作期间须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包括门诊和普通病房医护人员,保安、 挂号、导医、收费、药房等人员;
2、接触潜在污染物人员须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包括保洁人员、护工、水暖工、化验室工作人员等;
3、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须全程戴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鼻咽拭子采样人员等,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
4、特殊岗位医护人员
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
口罩选择: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 P100 防颗粒物过滤元件, 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1、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应 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 KN95/N95 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2、居家隔离人员口罩选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独处时可不戴口罩。
3、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口罩选择:戴医用外科口罩 或无呼吸阀符合 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4、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戴口罩。
(六)其他职业暴露人群
1、隔离场所:为隔离人员提供服务的司机、定点隔离 场所工作人员、保安、清洁人员等人员,须戴医用外科口罩 或符合 KN95/N95 防护口罩。
2、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在工作期间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包括:
(1)跨境货车、火车运输、装卸等工作岗位;
(2)境外冷冻食品加工、贮存、装卸、运输等冷链运输岗位;
(3)负责入境航班、火车、汽车的司机、乘务员、保洁员、搬运员等岗位;
(4)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邮递物品等的海关工作人员;
(5)机场、航班等保洁员、行李搬运等地勤人员。
二、戴口罩注意事项(一)成人注意事项
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效果不同。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的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二)儿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
1、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2、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 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3、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 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三、废弃口罩的处理
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人群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人群的废弃口罩应视作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 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普通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