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甲林、陈永蕊、宦云芝、曾吉华、刘玉娟、张华、程宗国、齐小红、刘清浩、秦立萍、巴玉、杨克富、高富明、郑娟、吕静丽、杨国琴、谢志勇、李涛、李会、王莉娟、郭静、李照成、吴晓惠、涂书玲、李晓菲、黄自余代表:
你们所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建设的建议》、《关于解决乡镇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空缺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凉水河镇卫生院各部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全面优质服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公益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主体。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与发展,根据《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卫办发〔2013〕58号)、《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基层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市自2013年开展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四化”卫生院创建,目前已有六里坪、习家店、浪河、凉水河、龙山、石鼓、丁家营、均县镇、三官殿、丹赵路、蒿坪、土关垭、盐池河、官山等14家建制乡镇卫生院达到“四化”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医院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病人满意度、门诊及住院业务量大幅度上升,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一是对全市行政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近几年来,通过争取移民后扶资金、十堰市和我市政府十件实事项目、扶贫资金及政府债券资金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84个。二是开展“五化”村卫生室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全市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基本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简称“五化”)水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能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三是落实村医补助政策。为牢固基层“网底”,提高村医待遇,我们严格落实村医合作医疗补偿、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费、实施基药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四个方面政策,规范村医补助。目前,我市村医平均补助年收入已达2.8万元。
三、解决村医空缺问题。由于部分偏远贫困乡镇服务人口少、条件差、收入待遇低、无养老保障,招不来,留不住村医,导致部分乡镇村医空缺,影响了我市脱贫进程,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为此,市委组织部组织市委人才办、卫计局开展村医空缺专题调研,找出了问题根源,目前正通过提高待遇、紧急招聘、卫生院派人领办卫生室、加大定向培养村医等方式解决人员短缺问题。
四、加强凉水河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建设。一是依托医共体提升凉水河服务能力。2017年3月丹江口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凉水河镇中心卫生院组建医疗共同体,在医共体内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丹江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扶持凉水河镇中心卫生院医联体启动资金10万元,长期派出医务人员在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方面给凉水河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充分发挥了公立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很好地带动了凉水河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二是结合“医养融合”试点工作,优化服务。凉水河镇中心卫生院在院内开设老年病科,门诊在全科医生诊室的基础上增设老年病服务项目,病区设置老年床位,对现有病房进行改造,完善服务设施,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市一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绿色通道,确保老年病人的疑难病症和意外情况得到及时会诊和抢救。老年病科开设以来共收治老年病病人500余人次,通过绿色通道转诊病人60余人次。凉水河卫生院还与镇中心福利院建立协作关系,托管福利院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福利院老人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定期为福利院老人开展健康服务。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丹江口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