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建华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对于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智慧城市提案的建议》非常重视,现将作如下答复:
一、基本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全面创新,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福祉。
我市智慧城市项目于2022年10月完成项目招标,截至目前已按照十堰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建成实用面积1024㎡的丹江口市智慧城市分中心。中心将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应急协同指挥等功能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汇聚于33㎡LED显示屏,同时接入防汛监测、电子政务、环库安保、森林防火、滑坡体监控、智慧城市等系统,实现“一屏统览、一屏调度”一定功能。项目建设布局按照“调度指挥大厅、会商会议室、联合值班办公室、值班休息室、数据通信机房”五大功能进行分区,实现24小时运营值守。同时中心已接入视频会议系统,可召开省-市-县-乡四级高清视频会议。
目前,我市聚焦新时代,推动丹江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幸福、基础设施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智慧动力。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智慧城市数据共享建设
依托“武当云”建设,为全市电子政务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网络、安全和云服务能力支撑。将各部门现有政务系统逐步对接上云,拟建政务系统直接上云部署,推动城市数据要素全场景融合。基本建成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公共资源服务和宏观经济七大基础库,完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政务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大数据创新管理能力。
(二)重点建设丹江口城市大脑
重点建设丹江口城市大脑和指挥中心,汇聚政务、行业和互联网数据,以数据赋能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覆盖城市运行监测、风险预警预测、应急联动指挥功能的城市运行体系,实现“一屏统览,一键决策,一体联动”。
(三)推广应用城市 APP
依托十堰城市超级 APP,增加我市特色专区事项,向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城市综合服务入口。以“互联网+”为手段整合政府各类公共信息资源,汇聚交通、医疗、教育、民生等城市服务;以二维码为载体实现身份、证照、支付、业务、数据和服务畅通。对接省政务服务移动端,打造丹江口旗舰店,实现全城“一网通办”,使群众和企业“一码畅享”城市综合服务。
(四)全面推进场景化智慧应用
建设完善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快速审批办、温馨提醒办、无证明城市、自助服务等创新智慧化服务。建设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及数据治理功能,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双碳”目标,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推进全市重点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实现产供销全流程智能化。完善乡村基础建设,促进“旅游+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我市特色乡村品牌,做到农产品线上线下统一营销,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共同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
1.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健全完善我市智慧城市应用支撑标准、数据资源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重点围绕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应管理办法。实行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自主可控管理机制,完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2.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大财政统筹支持力度,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力量、运营管理等资源投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市场运作,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建设和运行效率。积极争取国家、省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新型智慧城市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等领域领军人才,组建数字经济人才库。以大数据运营公司为依托,联合本地企业成立我市数字经济产业联盟。
4.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建设经验,引入专业力量、专业团队开展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精准衔接项目谋划、建设实施、运营应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与运营模式,鼓励支持多种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开放数据资源和智慧应用场景,突出招大引强、培新育优,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快速集聚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认真对待提出的建议,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为我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丹江口市数据局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