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丹江口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

索引号
-2016-00002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18年04月24日 08:22:00
发布机构
文号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约束趋紧、转型发展困难等不利因素,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

(一)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8%,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7亿元、98亿元、70亿元,比重为13.8:50.3:35.9。

——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5.5%,完成年度计划的87.5%。

——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增长16.8%,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2%,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预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03亿元,增长6.2%,完成调整年度预算。

——预计实现外贸出口4600万美元,增长13%,完成年度计划的104.6%。

——预计旅游收入达到68亿元,增长16%,完成年度计划的103%。

——预计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4900元,增长9%,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预计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9400元,增长10%,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

——预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

——预计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6.2‰,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

——预计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及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定减排任务。

(二)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1.农业经济平稳运行,农民收入逐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经济克服旱涝交织自然灾害影响,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4.6%。粮食总产量12.4万吨,增长0.2%;油料总产量1.2万吨,增长8.3%;柑桔总产量25万吨,同比增长1%。猪、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26万头、3.6万头、6.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0.6%、12.5%、19%,肉类总产量达6.1万吨,增长9%;水产养殖面积48.5万亩,产量5.5万吨,下降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0%,达到9400元。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15亿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全年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28家、专业大户170家。新认证“三品一标”2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建立全市土地确权数据库和流转台账,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三农综合发展综合考评进步县”。

2.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预计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0亿元,增长8%;实现增加值77亿元,增长5.5%。工业结构持续改善,去产能取得一定成效。水资源加工、生物医药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4%和19.3%,冶金、化工行业下降18.1%、45.4%。争取钢铁化解过剩产能专项奖补资金6667万元,化解淘汰落后产能134万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预计轻、重工业分别实现产值102亿元、208亿元,同比增长16.7%和2.1%,轻工业增速比重工业快14.6个百分点,全市轻重工业结构比为33:67。高新技术逆势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5%,圣伟屹智能制造公司成为全省首家“智能制造工厂”,一专专用车高速公路清洗车和厢式运输车通过工信部备案,为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增添新亮点。

3.第三产业稳步发展,财政金融稳健运行。预计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0亿元,同比增长12%;乡村零售额23亿元,增长11.8%。对外贸易增势稳定,全市进出口总额4600万美元,增长13%。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建立了“水都大集”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展示200余种地方特产;建成电商孵化园,吸引31家企业、135个网店入驻,带动就业创业7700余人。湖北银行丹江口支行成立。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210户。旅游经济较快增长,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亿元,分别增长15%、16%。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03亿元,同口径增长6.2%。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预计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6亿元,增长15.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6亿元,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152亿元,净增10亿元,增长11.2%。

4.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低开高起,逐月回升,全年预计完成220亿元,增长16.8%。其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8.5%、6.8%和24.5%,投资结构逐步优化。资金争取再创佳绩,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337个,各类资金17.8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1.25亿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05亿元,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0.72亿元,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0.97亿元,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资金0.48亿元。同时,争取国家专项基金项目4个、共2.7亿元。大力推广PPP模式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向社会推介PPP项目6个,总投资24亿元。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丹江口南站高铁小镇建设两个项目纳入省示范项目。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23.7亿元;开工建设5个,总投资3.5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武十高铁丹江口段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占年度计划29亿元的64%,进度居全省前列;湖北一专专用车、香莲醋业、高明精密智能工厂、顺鑫牧业、琰阳商贸等项目基本投产;汉江大桥、凤凰山大桥、土武一级路、南神道景区公路、浪盐路基本建成通车;沧浪洲生态湿地步行桥已于10月28日开工建设;“十淅”高速获得省政府批复,纳入《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武当大明峰景区、双龙紫云旅游景区、金岗山隧道、右岸新城区水厂、沙沟河生态修复与治理、思源实验学校、市第一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等项目持续推进。土关垭和六里坪高铁小镇、机场一级路、均武一级路、金山一级路、新城区汽车客运站、福利服务中心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5.生态建设全面开展,制度创新得到加强。顶层设计开展了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和资产负债摸底;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丹江口库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我市10大类、48个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实现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23个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总投资8.15亿元。其中,今年2个项目已下达投资计划5768万元。大力实施生态治理项目,争取资金1.47亿元开展全域化农村环境整治;“绿满丹江口”行动植树造林3.8万亩;启动沙沟河、安乐河、大柏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岩溶面积35平方公里。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万元GDP能耗预计全年下降7.5%,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预定目标。

6.精准扶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组织编制并全

面启动《丹江口市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2016—2018)》、实施方案和年度搬迁计划。整合各项专项资金2.33亿元,争取省定向债券6.4亿元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05亿元,基本完成1.76万户贫困户建房任务,减少贫困人口近3万人。出台《丹江口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丹江口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奖补实施细则》,整合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集中用于产业扶贫,帮助农户脱贫增收。47个重点贫困村全面推进光伏发电工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广泛实施政策兜底,为1.7万贫困学龄儿童建档,资助减免各项费用1368万元;贫困人员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低为0.8万元,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封顶线提高到30万元。

7.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市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9.3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1万人,综合参保率达99.5%,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率为100%。企业退休人员增资、老龄补贴提标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就业再就业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00人,实现再就业1967人,供养五保对象3191人,发放低保资金4965万元。大力开展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救助46422人(次)。开工改造棚户区2213户,分配入住300套,启动货币化安置1171户。文教卫事业全面发展,开展3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统筹资金4151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安乐河、三官殿等4所幼儿园,改造两所高中,新建、维修6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和7个运动场。实施城区5条背街小巷和16个老旧居民小区改造工程、建设107个农村信息化示范点。博物馆、图书馆、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水都大舞台等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预计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同比增长9%,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市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全市经济虽然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但工业经济和财税收入持续低迷,部分指标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矛盾突出。二是农业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进展不快。三是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受环保约束我市停产企业增到15家,减少产值10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我市大坝功能由发电转为调水,全市发电量同比下降54%,受此影响汉江集团所属6家企业整体下滑,同比减少产值8.5亿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四是固定资产投资接续乏力。项目储备不多,政府投资有限,企业观望保守,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五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招商氛围不浓,项目落地缓慢,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继续按照“对接十堰、策应沿江、辐射周边”的总体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转型跨越发展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着力打造“中国水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滨江城市。

预期目标:初步考虑2017年我市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

——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

——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0%以上;

——本级贷款余额增加15亿元以上;

——旅游收入增长18%以上;

——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在上级确定目标以内。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工作措施

(一)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全力推进产业向集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中高端迈进。一是优化存量,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持汉江集团、农夫山泉、东风公司在丹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和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二是培育增量,强化主导产业支撑。依托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基础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三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共同生物、志诚铸造等企业技改扩规,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降成本政策,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问题。四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鼓励其做大做强,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额,助力全市转型发展。

(二)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健全“三农”服务体系,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特色基地12万亩、新修通村公路100公里,除险加固6座水库、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以“电子商务试点县市”为契机,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全力打造“水都大集”电商平台。三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借助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农民向产业集中地转移,从农业生产参与到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当中,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支持公司型、农场型、合作性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民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三)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稳增长。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3亿元以上。一是提前谋划,抓好项目储备。抓好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库、PPP项目库、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库、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强化责任,抓好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土关垭、六里坪高铁小镇项目开工,抓紧推进丹江国际万商城、循环经济工业园、文体中心、丹老一级路、十淅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年初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三是抢抓机遇,抓好项目争取工作。针对国家投资方向,重点争取易地扶贫搬迁、特色小城镇、棚户区改造、城镇电网基础设施改造、重大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汉江堤防治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汉江生态经济带等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四是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抓对口协作和产业转移机遇,把我市特色产品、服务形象推出去,把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引进来。围绕水资源利用、汽车、食品加工等优势行业定向招商,逐步改善投资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四)围绕全面小康目标,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确保完成减少贫困人口2.14万人。一是深化“四双”驻村帮扶,精准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完成20个贫困村出列目标。二是推进产业扶贫。加大产业扶贫投入,落实兑现产业奖补政策,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三是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统筹谋划推进整体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实现“农民富、农村美”有机结合。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五是用好用足政策。摸清需要社会保障兜底人员,对“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建档立卡人员及时落实各类补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兜底脱贫。

(五)围绕保水质优生态,打造全域景观化城市。突出生态建设的核心地位,以保水质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快推进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建设。一是抓好“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实施,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库区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受水区与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大力开展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保护,保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深入开展库区综合执法,基本完成库区网箱清理工作;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垃圾转运站建设,完善生活垃圾转运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三是建设生态滨江城市,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标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沙沟河生态修复、安乐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沧浪洲生态湿地步行桥,连通“一江两岸”景观带,复建“均州八景”,弘扬均州文化,打造“水都新景”,发展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促进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

(六)围绕强保障惠民生,打造幸福丹江口。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目标,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总量。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成思源学校,推进基层教育校舍改造,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市一医院门急诊楼、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市福利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体系等民生项目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保体系。统筹推进“五城联创”工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和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职业病、慢性病防治、“七五”普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文物保护、“双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将坚决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滨江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