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文旅工作情况汇报

索引号
011433020/2024-55483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体育
发文日期
2024年06月24日 17:09:06
发布机构
丹江口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号

今年以来,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丹江口篇章”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双过半”任务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发展文旅经济我市位列2024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8位,湖北省入选县(市)第一。1-6月,我市共接待游客1030.99万人次(含武当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72.99亿元(含武当山),分别同比增长约8.02%6.71%。全市规上文旅企业达31,其中11家规上文化类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0.9747亿元,同比增长约5.4%

2.加快项目建设。以“夜游汉江·浪漫之旅”为主线,提档升级游汉江系列文旅项目,水都花月夜街区“五一”全新亮相,“南水北调·均州号”演艺船端午节成功首航,完美串联了水都花月夜、三座跨江大桥、大坝灯光秀、两岸城市风光等丹江口市核心景观风貌,初步形成了以“南水北调·均州号”为核心的坝下旅游综合体。

3.实施引客入丹。先后赴北京、天津、洛阳、许昌等地举办文旅推介会2场、路演活动3,签定了《海淀—丹江口文旅合作协议》。策划推出了“龙口一条鱼”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南水寻源”系列研学游产品,吸600余支团队来丹研学。

4.做热文旅活动。成功举办“龙腾水都”欢欢喜喜过大年、“调水源头·北游三万里”、“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丹江口篇”、南水北调第三届“汉江地产”杯羽毛球邀请赛、“南水北调·均州号”首航等系列特色文旅体活动。“五一”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56.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8亿元,省外游客占比超60%

5.加强精品创作。610日,全国首个南水北调源头故事行浸式游船演艺—《梦回均州》正式公演,创造了国内诸多第一,它是汉江上首个文旅演艺,是中国第一个水上剧场演出,是中国首个游船4D环幕剧场,也是国内唯一的多载体、多路线、交叉体验的江上夜游项目,生动讲述了南水北调移民故事,充分展现了乐于奉献、顾全大局、饮水思源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

6.加强部门联动。构建了假日旅游联动机制,节前市领导靠前谋划部署,节中“四不两直”现场督导,节后全面复盘整改提升,各地各部门共同推动假日旅游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7.提升旅游服务。按照行业和属地原则,各地各单位全面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组建80支志愿服务队伍共400余名志愿者,设置2个志愿者服务站,提供旅游志愿引导服务。推出文旅资讯服务卡,设置24小时文旅咨询服务热线,及时提供咨询、投诉服务。加强景区景点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免费开放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市区公交车免费乘坐,增设4条重点景区景点串联公交。

8.推动品牌创建。我市入围第二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丹江口水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审相关手续全部到位。加快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均县镇智慧桔园、玉皇顶柑橘生态观光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优势发挥不明显。缺少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策划和推介,优质资源开发不足,资源优势未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2.文旅产品供给不充分。文旅产品策划不够,开发不足。旅游商品单一,缺乏特色,购买力较低。

3.公共服务质量不够高。公共服务场所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文艺演出主题不够鲜明,创编节目较为单一。

三、下一步工作

1.加快丹江口水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力争纳入本轮文旅部5A级景区景观质量价值评审。推动石鼓镇玉皇顶柑橘生态观光园、均县镇智慧橘园创建4A级景区。

2.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

3.深入实施“引客入丹”工程,举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系列活动,巩固拓展对口协作成果。

4.持续做热游汉江系列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沧浪欢乐谷摩天轮、南水北调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康养游、乡村游、农旅游等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文化企业进规,壮大文旅产业。

5.全面启动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建设,进一步打磨《梦回均州》实景演艺,加大中小剧目创作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6.加快第二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创建工作。

7.加强文物非遗活化利用,研发一批“丹江口印象”特色文创、潮品、伴手礼等消费产品。

8.加大行业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景区、宾馆、酒店、商超、出租车等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