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丹江口市2024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011433020/2024-21527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体育
发文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09:47:32
发布机构
丹江口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号

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丹江口市2024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丹江口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426


丹江口市2024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力服务文旅项目为主线,以打响“南水润北方·

寻源丹江口”文旅品牌为抓手,以提供优秀文化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为中心环节,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重点,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丹江口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一、主要指标

1.全年接待游客2073万人次以上(含武当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以上(含武当山)

2.乡村旅游经济总收入占旅游经济总收入40%上。

3.全年新增规上文化产业企业5家。

4.创建品牌精品民宿2家(国家级、省级各1家)。

5.全年开展文旅体活动36个,农旅活动15场,大型惠民演出12场,群众文艺活动5场,精品书画摄影展5场,音乐节4场,公益电影放映2328场次。

6.举办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2,单项全民健身赛20基层群众体育活动展10,武术“六进”活动6场。计划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6800万元。

二、重点工作

1.加快推动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2.进一步推动文旅、商旅、农旅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3.加强A级景区、旅游名镇名村、等级民宿等品牌创建工作。

4.推进沧浪欢乐谷主题乐园摩天轮项目建设,全力服务金龙巡江、大坝灯光秀、凤舞丹水、水都花月夜等文旅项目,做热文旅市场。

5.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建设,扎实做好文化体育工作,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质量。

6.促进文旅行业守水护水高质量发展。

7.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与服务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产业融合,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扎实开展资源普查。针对北方客源市场,出台2024年“引客入丹”旅游奖励政策。研究制定《丹江口市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丹江口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在5A级景区创建上持续发力。加快编制5A景区整改提升规划,力争通过文旅部5A级景区景观质量价值评审。按照创建要求,成立生态文化旅游区管委会,联通旅游港与大坝右岸道路形成旅游环线,尽快完善旅游区标识系统,启动景区游客中心建设。全力服务文旅项目。做热“沧浪之光”观光高塔、均州码头、水都花月夜、金龙巡江、大坝灯光秀、“均州”号演艺船等游汉江项目。加快推进沧浪欢乐谷、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消费集聚区和休闲街区,打造“天池水街”消费新热点。实施汉江游演艺体系提档升级工程,做到夜游与昼演常态化。大力发展乡村游。打造牛河南水北调植物园、官山云隐山房、习家店世美书院、蒿坪回归乡里、六里坪镇蒿口村武当秘境太极谷、武当山携程度假农庄、元和美宿三期等武当西神道精品民宿集群及高品质乡村休闲度假区,高标准建设沧浪桔颂、江口桔乡、龙山桔韵、均州桔海生态观光采摘园,支持均县镇智慧桔园、石鼓镇玉皇顶柑橘生态观光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中国最北缘桔旅融合基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丹江口市大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丹江口市博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上文化企业5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启动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完善旅游通道、服务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龙山宾馆、水润万嘉等酒店提档升级,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万正酒店。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景区、宾馆、酒店、商超、出租车等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二)强化市场营销,擦亮旅游城市形象品牌。

以文旅活动积聚人气。围绕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夜游经济、赛事经济,做好城乡结合、文旅体结合、专业与业余“三个结合”文章,全年计划开展春节文化活动、夜游汉江、丰收节、南水北调武术联谊赛等36“南水润北方·寻源丹江口”系列文旅体活动,实现周周有响动、月月有活动、节庆要轰动。以宣传推介扩大知名。积极与湖北文旅之声、十堰文旅等官媒对接,加强与风之谷主等本土自媒体的互动,依托丹江口市旅游协会开通“丹江口文旅”抖音号,着力构建丹江口文旅宣传新格局。以南水北调通10周年为契机,邀请北京等受水区网红大V、旅行社来丹开展采风宣传活动,引导市民旗帜鲜明地“点赞”家乡、“叫好”家乡,增加我市美誉度。以线路策划展示风采。对接武当山-郧阳区-丹江口水上线路,谋划推出旅游港-龙山宝塔-太极湖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滨江休闲游。策划推出春花浪漫、夏日清凉、橘乡迎客、冬游水都等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扩大“龙口一条鱼”“王家岭杀猪菜”等特色乡风乡俗体验活动品牌影响力。以区域合作不断引客。积极引导文旅企业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支持企业在武汉、西安等地设立办事处,大力宣传“引客入丹”等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客源地市场,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突出文化供给,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做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导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配送公共文化设施及器材,加强文艺培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市文化馆全力创建国家级一级馆,积极争取美术馆项目,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市图书馆积极争取省图书馆“相约乡读”示范点、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分馆项目,力争建成开放2-3个文旅融合的“均州书房”。引导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树立文旅系统“两个服务、一个展示”奋斗目标,服务群众和经济建设,展示丹江口形象。构建“一大一小”、“以小见大”文艺精品创作矩阵,进一步打磨《沧浪歌》、《均州赤子》等大型剧目积极参赛,厚植文化特色底蕴;大力创作一批贴近群众、通俗易懂、内涵深刻的中小剧目,精准服务文旅市场。以整合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剧院、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力量为着力点,不断引导专业文艺与民间文艺共同参与基层文化活动,打响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品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强县工程等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丰富群体活动,打造中国水都赛事品牌。

打造体育赛事之都发挥“水”“路”等优势,紧盯国际、国家品牌赛事,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等赛事活动,重点组织好南水北调武术联谊赛、足球赛、篮球联赛、羽毛球比赛,以赛为媒、以体促旅,擦亮“体育赛事之都”城市名片。抓好武术之乡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等武术之乡武术展演赛事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武术“六进”活动,加强本地武术之乡管理工作,为我市武术之乡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保障,在全市营造浓厚的武术健身氛围。持续推进体教融合。加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提升体育训练保障水平,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支持体育俱乐部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机制,鼓励探索建立进校园活动机构资源库、俱乐部公益进校园等新模式,实现学校与俱乐部双向选择,2024年,力争俱乐部“进校园”达15

(五)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水平。

加强文物保护。做好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大文物安全巡查力度,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确保文物安全。加快完成饶氏三庄园安防工程、饶氏一号、二号修缮工程、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消防工程、博物馆安消防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安全防护监管网络。推动文物活化。坚持线上线下一条线,依托博物馆官方抖音号等做好“文物萃”微型文物知识宣传栏目,展示我市文物精品;广泛开展“流动博物馆”、非遗展演等活动,筹划推出夜游博物馆、汉服秀、文物鉴赏、丹河谷精品文物荟萃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开发一批“丹江口印象”特色文创、潮品、伴手礼等消费产品。保障非遗传承。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和非遗档案建设管理,与省级非遗传承人签订《2024省级非遗传承人年度传习工作协议书》,规范非遗传承人管理,常态化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六)加强行业监管,优化文旅市场清朗环境。

实施文体旅专委会工作例会制度,统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应急突发处置能力。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检查工作,确保行业安全。紧盯景区(点)、歌舞厅、网吧、校园周边等重点场所,加大集中整治和专项打击力度,规范文旅市场秩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做好文旅领域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专项工作。

(七)强化守水护水,坚持以优发展促大保护。

牢固树立践行“两山”理念,以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加快推进景区创建工作,科学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指导规范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强化旅游经营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旅客文明、绿色出游。利用送戏下乡、四季村晚、红色轻骑兵演出、公益放映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守水护水宣传。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南水北调、生态环保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内涵,创编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文化艺术作品并进行推广,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丹江口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八)聚焦夯实基础,持续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扎实推进文旅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市深改委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稳妥做好局机关、局属单位干部选配工作,健全培养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化财务保障,加大对上专项资金、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建立健全局机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继续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统筹做好国家安全、平安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信访维稳、建议提案办理、乡村振兴、双拥等重点工作,筑牢文旅系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