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1433020/2022-0325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21年01月18日 00:00:00
发布机构
丹江口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号

2020年,市文旅局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将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疫后文旅产业发展和文旅重点工作落实这一主线贯彻始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市被评为2020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文体中心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室内外装修接近尾声,沧浪洲湿地公园图书馆分馆正式对外开放。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成效在十堰市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全年单位、个人共各类24项。现将各项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完成固投100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0%累计争取国家、省及我市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

1.项目建设。市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完成,累计投资3.2亿元。武当大明峰景区大明小镇、酒店一期工程竣工,累计投资7.4亿元。应急广播项目完成设备采购安装。右岸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已全面动工。

2.招商引资。把丹道绿谷、金蟾峡、均县镇移民遗址、三线军工文博基地等20个文旅重点招商项目入库,并进行包装策划,全程跟踪。加快文旅项目签约落地。赴襄阳考察文字603、605产业园项目,当前文字605产业园项目已立项备案,双方正在草签协议,产业园已成功入驻8家文创和体育健身企业。10月中旬考察武汉德艺天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的均州古镇全国美术写生基地协议已签约。韵龙丹江口市“一站式旅游”服务、中青旅中线寻源研学游营地建设稳步推进,沧浪艺术小镇、丹江口市游泳馆正在洽谈中。申报预进规企业4家(年底保证至少1家新进规)。

二、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初步成稿

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团队8、9月先后两次,对全市重点乡镇、景区、旅游线路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了座谈。10月底已形成《丹江口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初稿,11月底进行了第三次补充调研,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

三、“十四五”规划加快编制

市文旅局组建专班,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研讨部署会议3次,先后两次深入全市所有镇(办、处、区)开展规划编制调研,搜集第一手编制资料,了解各地诉求和意见建议。主动邀请市政协调研组、市规划编制组到我单位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指导,解决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与市规划编制组、上级行业部门的多次沟通,确定了“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和重点项目,形成了文化旅游业“十四五”规划编制框架。规划主要分为“十三五”成绩回顾、“十四五”发展形势、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6个部分,谋划论证文化旅游项目70个,向省文化旅游厅推荐重点项目10个,力争3—5个进入省厅项目库。目前,正在对规划资料进行整理编纂。

四、文旅宣传力度、广度进一步提升

1.拓展传统媒体宣传渠道。通过广播、电视台、平面媒体等加强文旅宣传。在中国交通广播、武汉交通广播累计播出1.7万条。每周在“直播十堰”“武当神韵”等节目中增设我市文旅活动宣传专栏。在北京西站出站口、丹江口高铁站站点显示屏投放广告进行宣传

2.丰富网络媒体宣传内容。积极开展线上旅游、花样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策划推出“美景尚在等你归来”、“秋实硕果,爱上丹江口”“五光十色”惠游十堰”(丹江口站)、印象丹江口”“丹小旅带你游水都”等形式多样的宣传系列活动26次,点击量累计达8万余次。

五、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成效显著。根据活动预约平台统计,88-1214,全市8家景区免费接待游客76.89万人,拉动全市游客接待量达773万人次,同比增7.2%,环比增长30.18%;实现旅游收入48.14亿元,同比增长8.86%,环比增长18.97%全市餐饮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1.45%4家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达72.36%,葛根、道茶、水产等系列土特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11.44%。全市乡村旅游景点旅游接待量同比增加35%。以牛河、龙山、官山、习家店等多个镇办, 开展“惠游湖北 乐在水都”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点及景区周边的农餐馆就餐率大幅增长,接待游客总量35万余人次,饶氏非遗民俗、金蟾峡小木屋、小蚂蚁农庄等特色民俗入住率达到70%旅游产业强劲复苏,产业带动效果显著。在受水沿线城市和400公里黄金旅游市场开展“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22余场次,全市省外游客接待量占比达到37.78%,太极峡景区省外游客占比达到49.48%(位于十堰市第二,仅次于武当山景区)。惠游活动争取省级A级景区免门票补贴资金941万元,争取省级支持服务业纾困资金470余万元。

2.旅游经济强劲复苏。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91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2亿元,占全年接待游客任务和旅游收入任务的100%,旅游人次及收入同比增长7.5%和8.2%,实现有负转正。

3.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模式,实施“景区+”、“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等融合性示范工程,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戏曲、电影进景区等活动30余次。武当大明峰景区建设红三军司令部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党建基地,新建攀岩、飞拉达、玻璃滑漂等体育项目和文化综合展览馆,拟与市图书馆联合建设均州书房分馆。太极峡景区挖掘“问道武当山 探秘太极峡”的历史渊源并建设文化展厅,打造气排球赛事基地,静乐宫景区开展道家义诊活动。丹江口大坝景区正在编制综合性文旅规划,并与北京中青旅签订研学合作协议计划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研学基地。龙山烟雨、农夫山泉工业旅游示范区等“文化+旅游”主题景区成功申报国家3A级景区。大明峰、蔡湾农博园等二个景区3A顺利通过验收。饶氏庄园非遗民宿、为家老屋奇石民宿、白杨坪烧烤民宿、六里坪小蚂蚁武当武术民宿等一批文旅新业态对外营业。研发推出康养、研学、红色、自驾露营、水上运动体验、现代科技等精品旅游线路10条。创建省、市旅游名镇名村和旅游扶贫重点村10个,全面完成旅游公厕12下达补助资金142万元。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六、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筹集150万元进行市博物馆展览提升工程基本完成。筹集80万元完成了三官殿、龙山、石鼓3个镇办文化站改造和均县镇文化站的复建。争取新农体工程项目2个镇6个村已基本完成。六里坪足球场进入设计阶段。新建乡村农民健身83处,配置器材80多套。

2.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落实落地。大晟庵箭楼及苏维埃旧址维修完成,正等待工作竣工验收。全年新争取省级文保复建安防项目7个投资1500万元。挖掘整理非遗项目2个,成功申报省级非遗1个,使我市成为全十堰市国家省非遗保护单位最多的县市,争取非保资金110万元,传承队伍达46人,传承经费全部实行一卡到账。

3.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全国首张精准扶贫原唱歌曲专辑正式出版发行,创作抗疫歌曲4首,在全省推广。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四进”活动32场次。创作小戏《月映山乡》入选全省地方文

艺剧目展演。我市画家胡晓军同志历时三年创作《汉江古韵》即将出版,全年累计结集出版沧浪文化丛书三类5000册。歌曲《小幺姑娘》音乐专辑《说说咱村的那些事儿》学习强国收录本土民间音乐《关关雎鸠》在央视CCTV音乐频道展播。歌曲《沧浪之水》入选由中国音协主办的“长江主题”全国十大优秀歌曲奖。

七、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1.严密组织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第一时间旅游景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体育健身场所及公共文体服务窗口单位进行了关停。迅速组建成立5个专班,定期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查实企业是否做到5”、配备口罩、酒精、84等疫情防控物资、体温监测设置及隔离点等,对公共区域全覆盖消杀等查阅资料和实地察看。

2.全力服务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按照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场所复工复产程序,组织专人进行专门培训、检查,有序指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及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密闭性场所复工复产。扎实有效的疫情防控,全市文化旅游企业未出现相关疫情,确保疫情期间文旅市场平稳过渡。

3.全面助力抗击疫情。抗疫歌曲《温暖生命》、《太阳下的青春一样灿烂》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海外美南新闻等20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播出,其中《太阳下的青春一样灿烂》获得风雨同歌——中国原创抗疫主题MV典藏银奖。同时,全力做好援鄂医疗队员代表来丹考察活动,展示丹江口市人民热情、感恩的淳朴形象。积极配合省花鼓戏剧团来丹精准扶贫演出活动,引起较大反响。

八、文旅市场监管有力,安全生产及放管服等工作深入推进

1.在两会、五一、高中考、暑期网吧等重要时间节点,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行动14次,发放各类文化市场专项检查通知书500余份,检查歌舞娱乐场所50家次、网吧200余家次,印刷企业20余家次,游泳场馆12家次,峡谷漂流1次,排查出安全隐患11处,现场督改9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份。

2.及时处理解决文旅市场投诉举报9起。

3.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行动。联合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对纳入重点监控的网吧和KTV开展了3次联合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检查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100余家次。加大错时检查频度,先后约谈4家存在违规经营行为的网吧和娱乐场所,立案查处违规网吧2家,吊销2家网吧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有效地净化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4.开展旅游、文物、体育等专项执法检查12次,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检查景区、文物单位、体育场所24家次。

5.按照市行政审批局的统一要求,已圆满完成“放管服”改革工作、“互联网+监管”、行政审批等各项工作。

6.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21, 湖北省阳光信访平台分办1件,十堰市市长热线转办5件,市民服务热线11件,网上问政5件,办结5件。全年没有发生进京赴省越级上访和大规模集体上访情况。也没有发生一起来信来访案件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多次上访的案件发生。

7.文旅市场执法改革稳步推进。2020年10月,市文旅局按照《丹江口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正式对丹江口市文化和旅游综合执法大队进行挂牌。

九、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帮扶

市文旅局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有均县、土关垭、龙山、凉水河、石鼓、浪河、大沟林区7个村的扶贫任务, 86人参与到扶贫中。

发挥文旅职能优势,助力精准扶贫。一是积极策划组织乡村旅游。依托同程旅游、当当旅游等线上平台,推出樱桃采摘节、火龙果采摘节、葡萄采摘节、菊花节等活动,约有10万网民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及参与互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二是推出乡村自驾精品旅游。通过微信公众号、云MAS、短视频等进行推广,自驾线路覆盖牛河、龙山、官山、白杨坪、大沟、习家店等镇办,接待游客总量35万余人次三是加强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在六里坪镇、均县镇、官山镇等乡村旅游点举办了乡村旅游人员培训班3场次近200人参加。组织龙山镇土台村、习家店农博园等旅游相关人员45人赴海淀区参加全国旅游扶贫培训旅游产业扶贫年度计划基本完成。五是成功申报7个十堰市旅游扶贫重点村及优质项目。

一年来,市文旅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服务水平和质量,压实工作责任,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全体文旅系统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021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十四五”文旅工作目标任务和全年文旅重点工作任务,以更实的工作作风、更强的干劲,团结文旅系统全体人员,求真务实、凝心聚力,共同谱写“十四五”开局之年文旅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丹江口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