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关垭镇:干群携手 共同谱写幸福篇章

日期: 2024-07-04 16:52:36
通讯员 黄雨鑫
来源: 水都网

街角小广场演绎“小而美”,村民出门拐角即到;傍晚广场舞奏响“和谐曲”,业余生活更多彩;空白墙变身“文化墙”,村庄尽显文艺范儿……村庄的每一次更新,都让生活更幸福。

今年来,土关垭镇用好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干群一条心、一块干、一起拼,点亮万家灯火,温暖百姓心田,凝聚社会力量……从“一老一小”的现实需求,到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再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干群携手,共同谱写幸福篇章。

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捐钱建小广场后是为大家提供方便的,我能力有限捐款200元。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相信我们姚河村会越来越好。”6月5日晚,姚河村武家湾片区村民田尚成在院场会上发动鼓励村民,募集小广场建设资金。

由于伍家湾片区处于公路沿线,缺少休闲娱乐场所。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姚河村灵活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牵头组织共同缔造专班、村民小组理事会、村民等多次召开院场会,商量问题解决之道,最终决定利用伍家湾闲置地块进行文化小广场建设,建设小广场,资金是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小广场建设资金来源,按照“群众出一点、乡贤帮一点、项目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的模式,伍家湾村民小组理事通过积极宣传,募集小广场建设资金,村民纷纷响应,自发捐献建设资金近5000元,生动诠释了共同缔造就是大家事大家干,美好环境与生活携手共建。

人人出力,共聚强大合力。

“我之前在工地干过,我可以来帮忙。”“我屋里头还有之前没用完的砂石,我捐出来建菜园用。”在龙家河村穆梨沟安置点,村民们正挥锹、铲土、砌墙共同建设“小菜园”。

由于高铁小镇征地拆迁,村民搬入穆梨沟集中安置点后没有了菜园,“吃菜难”的问题成了村民的心头事。龙家河村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经过村民共同提议、共同商议,共同表决,一致同意在穆梨沟高铁安置点前规划建设共享“小菜园”。小菜园建设方案由村民理事会审议,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后正式实施。小菜园由安置点17户居民共同投工投劳建设,群众自发组建起“妇女小组”主动承担菜园建设时的伙食、茶水,“互助小组”负责义务出砂石、肥土等,免费投工投劳等,建成后合理规划并由村民理事会收集意见建议确定划分方式,由穆梨沟村民共同管理、共同享有,让安置点的村民都有自己的一片小菜园,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菜。

人人受惠,共享幸福生活。

“年纪大了,总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放心,腿脚不利去镇卫生院也不方便,如果能在家门口检查就好了……”土关垭村80多岁的杨发桂说到。

由于土关垭村常住人口平均年龄较大,外出务工人数较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在外群众,了解到家中年迈的父母缺少照料的共性问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村干部也听到了“儿女忙、不想拖累”的留守老人的心声。最终在村民的商议下,达成在茶谷内开展义诊活动的共同愿景,镇村干部主动联系镇卫生院,组织医生到家门口为留守老人免费体检,实实在在做到人人受惠。自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即知即办小事37件,建设小广场2个、共享小屋3个、共享菜园1片,组织发动广场舞100余次,开展守水护水、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活动50余次,累计捐款4600余元,着力让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回眸过往,土关垭镇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百姓揪心事、烦心事,让“成果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走深走实。面向未来,我们乐见土关垭镇持续把“共同缔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举措分享开来、传播得更广,让干群携手,共同谱写幸福篇章。

责任编辑: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