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地处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结合部、鄂豫两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辖20个镇(办、处、区)、194个村,总人口47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百佳幸福县(市)。该市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2013—2019年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入选湖北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
历史文化比较悠久。4000年前,大禹在此治水,2500年前后,孔子屈原先后到此作歌,孕育了沧浪文化。丹江口市建置历史达2200余年,春秋战国史称均陵,自秦代设武当县,隋唐改称均州,民国始称均县。老县城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时全部淹没,现址依坝建城,因地处丹江汇入汉江的口子处而得名。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城区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素有“中国水都”之美誉。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沧浪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民歌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武当武术享誉世界。
旅游资源比较独特。境内世界文化遗产、5A级风景区、道教圣地—武当山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丹江口水库珠联璧合。全市现有丹江口大坝、静乐宫、太极峡、南神道、沧浪海等A级以上景区14个,近年来,武当大明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等文旅项目相继建成,是全国水上摩托艇大赛的定点举办城市。先后荣获“国家旅游名片”、“中国美丽山水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特色物产比较丰富。年产柑桔26.8万吨,是我国北缘最大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特色水产品种类众多,鲢鱼、鳙鱼、银鱼等淡水鱼类通过有机鱼产地及产品认证。拥有武当蜜桔、丹江口翘嘴鲌、丹江口鱤鱼、丹江口鳙鱼、丹江口青虾、武当榔梅、均州名晒烟、金桩堰贡米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围绕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目标,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丹江口库区水质长年始终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库区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Ⅰ类水质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7%,2012年、2014年、2015年三次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轻微变好县市,2015年荣获首届“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2017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新三湖”(丹江口水库、云南洱海、河北白洋淀)保护范围,2018年被列为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截至2021年6月1日,已累计向北方供水385.7亿立方米,惠及四省市6700多万居民,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移民大县(市)全国少有。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库区和移民主要安置区,先后两期移民搬迁26万人,占现有人口的57%。两期工程共淹没土地面积45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6.2%。淹没的人地房三大指标占鄂豫两省的三分之一,占湖北省的三分之二,是湖北省淹没面积最大、搬迁安置人数最多、移民工作任务最重的县(市)。广大库区干部群众在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铸就了伟大的移民精神。
交通格局日臻完善。丹江口是“三阳”(襄阳、郧阳、南阳)腹地重要交通节点,距武汉、西安、郑州均在400公里左右,离襄阳机场、武当山机场1小时左右车程。汉十高铁在境内设有两站,襄渝铁路、汉十高速贯穿全境,境内有一级公路4条,二级公路10条。正在建设的十淅高速通车以后,丹江口的交通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经济发展初具规模。著名企业东风公司、汉江集团、农夫山泉在此投资兴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1家,上市企业1家,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水资源及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轻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为主的产业格局,是湖北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工业集散地,国内唯一氮氧传感器自主品牌企业在此落户,汽车传动轴生产能力位列全国第二,是全国最大的甾体激素中间体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343.9亿元、88.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221元、13078元。